期货杠杆交易 二战胜利,斯大林不要德国的黄金赔偿,而是要了几百车皮的废铁

发布日期:2024-09-17 23:06    点击次数:120

期货杠杆交易 二战胜利,斯大林不要德国的黄金赔偿,而是要了几百车皮的废铁

今日,据记者统计,7月以来,包括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大行在内的银行均已经宣布停止旗下多款联名信用卡的发行期货杠杆交易,原因多为“市场情况(变化)”、“业务调整”等。

二战胜利之后,作为战胜国的苏联在接受战败国德国的赔偿时,出人意料的并没有像别的国家一样要求黄金赔偿,而是把整个柏林地区的工业设备全部打包,要了足以装几百车皮废铁作为赔偿。

苏联的铁血将领斯大林,带领苏联人民在二战中浴血奋战,抵抗了德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又长驱直入,攻入德国,走向胜利。战争摧毁了家园,重创了经济,胜利之后百废待兴,本是一个急需金钱的时刻,斯大林却放弃了高达几十亿的赔偿,把一堆废铁视如珍宝,拉回国内,究竟是为何?

一、不要黄金,要废铁

众所周知,工业是衡量一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国防事业的基础保障。在工业时代的二战时期,工业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至关重要的因素。二战各国之间的战争,其实就是一场各国之间工业强弱的较量。古往今来,强者才有话语权,落后就要被挨打。

1、二战前期,德国横扫欧洲

在残酷的战争中,谁掌握着更为发达的科技,谁拥有更为先进的武器,那么谁就能在战场上占据主导权。二战前期,日本靠先进的科技横扫亚洲,德国靠发达的工业力压美、英、苏称霸大半个欧洲。

德国,在世界体系中也属于为时已久的老牌工业强国,有着辈出的优秀人才,高端先进的科技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军工产能一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的工业产量在世界总量中,占13.2%,仅次于第一大工业强国美国。二战开始后,德国的工业生产火力全开,加上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工业产能作加持,让德国的工业在二战中直追美国,占据到了世界总量的30%以上。

二战时期的德国,工业发展,军工机械,在整个欧洲是属于引领地位,世界闻名的德国坦克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实力之强悍,单看生产线就能让人倍感震惊。

2、二战时期,德国的工业生产

战争中,在德国的工厂里,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生产制造着大量的飞机、坦克、潜艇……源源不断的投入到战场上。

战初期的德国工厂,正在制造的是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在二战时期,坦克在战场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战争初期,德国制造的坦克是二战中闻名世界的大杀器,德国利用坦克机动性非常强的优势,多次进行闪电战,重创盟军。到战争中后期,同样是坦克强国的苏联和德国之前爆发过多次坦克大战,最多时参战数量可达数千。苏德之间的坦克大战,场面震撼,至今为各国军迷十分痴迷。

三号中型坦克

三号中型坦克,是二战初期德国闪电战的重要成员,其威力之大,不但帮助德国横扫了整个欧洲,还是攻入苏联的主力。

除了坦克之外,还有德军最高产量的战车之一三号突击炮,据悉,一万多辆三号突击炮就摧毁了45000辆战车。

一直到德国投降,在盟军接手后,还在德国一处造船厂发现了正在同时建造8艘U型潜艇,潜艇的主体框架已经安装完毕,很快就能全部安装完成,如果战争再持续一段,那这8艘潜艇必将又在战场上带走无数生命。

从各种留存的资料里可以看出,到了二战后期,德国虽然遭受了各种炮火攻击,但是在工业生产上依旧持续猛进。战争胜利后,美军在德国工产清点缴获的武器装备时发现,虽然在战争后期,德国已经进入资源紧缺状态,但是工厂里还在持续生产武器装备。

德国经济研究所给出了具体数字作为依据:仅1944年生产的军火,就可以装备225个步兵师和45个装甲师。

正是因为有如此强悍的工业和机械做支撑,德国才敢在整个欧洲战场上横行霸道。

二、苏联,成为战后工业强国

二战时期,苏联也是名列前茅的工业大国,但是相比于德国,苏联的工业大多是空有其数量,而质量上落后很多。尽管如此,德国想称霸欧洲也无异于异想天开,最终,德国法西斯走向了失败。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战败国,理所应当地承担战后赔偿。而斯大林不要黄金要设备,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决策,对战后的世界格局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1、利用设备,发展工业

苏联占领德国,占领的区域属于轻工业和农业,而更为珍贵的鲁尔区并没有控在手里,斯大林对德国的工业设备惦记已久,于是就放弃了几十个亿的战争赔款,换取了德国陈旧的工业设备,卸后搬运回国。

苏联不单单是带走了德国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同时还带走了大量的设计图纸,以及很多的德国工程师和科学家。正是这些资源,给苏联工业和技术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德国运到苏联的装备,被均匀分装到苏联工产的不同领域里,其使用价值仅仅是一小部分,研究价值才是重中之重。慢慢的苏联研究出了这些机械的制造和运作原理,就开始利用这些技术装备自己的国家。战后,苏联的工业水平得到了迅猛提升,这些不是单单依靠金钱就能买到的。苏联自此在迈向和美国争霸的道路又前进了一大步,这也让美国始料未及。斯大林的这一招绝对是他最精明的招数之一。

2、工业强国,苏美对峙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局势依旧十分动荡,离和平依旧十分遥远。二战中遭受重创,让苏联领导人意识到了只有拥有强大的武器,才能在世界中占领一席之地。苏联高层预测,二战结束后,早晚还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于是经过无数的会议之后,苏联敲定了战后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产业,以保证在将来的战场上苏联能处于绝对优势。

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勃列日涅夫,这个观点始终占据苏联高层领导的核心观点,虽然赫鲁晓夫时期,曾试图改革这一观点,但也是无疾而终。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已经一跃成为了核武器拥有量超过美国的军事大国。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从德国运回的那些战利品。

在美苏争霸的局势之下,工业的先进确实给了苏联与美国抗衡的资本,所以在赫鲁晓夫时代和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在两国对峙中都占据着优势的地位。

三、经济落后,走向解体

然而苏联经济模式极其不平衡,属于重工业的巨人,在轻工业和农业上却是侏儒。战争之后,一般国家都会选择休养生息和恢复国力,发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的经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苏联仍旧着力发展重工业,虽然确实给苏联在争霸中带来不少优势,但是也是导致最终走向解体的重要原因。

苏联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本就困苦,而战后又倾其人力物力财力在重工业建设,国内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得不到改善,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现象,食不果腹,温饱都成问题,久而久之,导致怨声载道。

苏联领导在重视重工业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经济是支撑一切发展的基础条件。坦克、军舰、飞机、大炮、核武器,这些东西再多,却不能满足人民穿衣吃饭的基本要求,这也就导致了后期军事强国苏联最终走向解体。而面对旗帜降下苏联民众,已经没有不舍,仅仅是一种可怕的平静。

斯大林时代,他的决策无疑是非常精明和长远的,为二战后期,苏联的迅速成长准备了条件,使苏联一度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让美国人忌惮,巅峰时期的苏联甚至让美国人恐惧。但是一连三代领导人期间都只重视重工业,忽略轻工业和农业,也导致了苏联经济落后,不足以支撑发展,最终走向解体。但是这些都不能遮挡当时斯大林这一决策的战略性和前瞻性。

转自全球劳斯机期货杠杆交易

二战苏联斯大林德国工业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